编者按股票知识配资论坛
“本报的使命就是动员人民起来抗战,发表一切有益于抗战的言论”。1939年1月1日,大众日报在八百里沂蒙创刊,发刊词中这样写道。
战争年代,大众日报将这一磅礴宣言贯彻到底,一篇篇社论和文章,就是打击敌人的一发发炮弹,578位烈士用鲜血染成的“大众红”,是世界新闻史上少有的史诗级篇章。正如大众日报首任总编辑匡亚明在创刊七周年时所说:“大众日报的历史和山东人民抗战史分不开,它是山东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,也是山东人民艰苦抗战的缩影。”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对大众报人而言,既是庄严的时代使命,也是对自身光荣历史与办报初心的回望与传承。8月6日起,大众日报推出“纸上硝烟·一张报纸的抗战”系列报道,讲述一张报纸的抗战,也讲述一张报纸记载的抗战,传承红色基因,凝聚奋进力量。
1942年7月1日早晨,徂徕山根据地西南方向突然发现一股数目不清的日伪军。虽然后来知道,这股日伪军达5000人之多。但还是没有料到,一天之内,徂徕山根据地即全线失守。
当时,当地党和政府的同志还在开会,仓促之下并未对这一突然出现的敌情加以分析或研究,而是按部就班地一面布置兵力,准备打击敌人;一面转移,继续开会。两小时后,根据地南西北三面都发现了敌情,到中午,东面也陆续发现了敌人,当晚,整个徂徕山陷入了重围——山区外围30多个村庄全部被占了。形势急速恶化,转移也无处可转了,几天后,我党政机关不得不撤出了徂徕山根据地。
1942年,日军改变了策略,一方面保持阶段性“扫荡”,另一方面通过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根据地进行蚕食。几个月下来,蚕食取得了“理想”的效果。
日军对徂徕山周边的蚕食从2月开始,先是在山口要道建立岗楼,封锁道路。5月在赵家沟等地设据点,迫使当地群众挖了一道宽两米、深两米、长达三十余里的壕沟,山区外围一百六十余里都修封锁沟,沟外修公路,不能修沟的则修又高又厚的封锁墙,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徂徕山区。
占领之后,日军实行“三光”政策——烧光、杀光、抢光。以封锁沟、封锁墙为界划设“无人区”,将居住山里的700多户村民尽逐山外,断绝行人,不许种地。大肆抢掠后,将村民的四千多间房屋全部烧毁。规定群众进山种地、干活、拾柴,要到岗楼领取“良民证”,否则以“私通八路”论处,赵家沟兰永会、枣行村王继德、洪河村张树坡等人没领“良民证”进山,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。围困、清乡,目的是隔绝人民群众与八路军之间的鱼水联系。
更为险恶的是,日军调集了2000名特务进行破坏活动,强迫党员和群众“自首”,许多基层党组织遭到破坏,仅泰安县党员人数就减少了1000多人。日本特务山边冒充是“七八年的共产党员”,来劝诱“自首”,请客、谈话、拉拢,特别是对抗日干部或党的干部诱以升官发财,有“金票花”。有的特务造出“某某人已接头”、“某某人已自首”等谣言,或故意区别“先自首”与“后自首”待遇上的优劣,或请自首分子与被捕者一起吃饭走路,到处设“自首处”,制造气氛影响“自首”。软的不行,就来威逼,不惜用酷刑逼到你死为止。或软硬兼施,先请吃饭,继则威胁。个别动摇分子“自首”后,特务威胁他们说:“共产党有铁的纪律,‘自首’就要枪毙!”以此来威逼他们死心塌地当汉奸,同时领着他们吃喝嫖赌,走向堕落,让迫于威逼而失足于一时的人们,走向永远沉沦的死路。徂徕山地区风声鹤唳,完全被恐怖气氛笼罩。
在徂徕山得手后,日军用同样的手法继续蚕食泰北和莲花山地区,人民流离失所,蒙受了巨大损失。据1943年初统计,整个鲁中区日伪据点、岗楼达368处,比1940年增加129处。泰山地区除30余村庄外全部伪化;泰南地区我占面积仅为八分之一,游击区(敌我拉锯区)面积八分之一,其余全为敌占。徂徕山是受蚕食最为严重的根据地之一,我军在这里已几无立锥之地。
1942年,大众日报刊发社论《接受徂徕山血的教训》。
危急时刻,9月25日,《大众日报》刊发了时任中共山东分局代理宣传部长、大众日报社社长陈沂撰写的社论《接受徂徕山血的教训》,社论尖锐指出,徂徕山血的教训就是没有做好群众工作,“群众没有得到好处”,让敌人钻了空子。
社论在战争的生死关头猛击一掌,起到了警醒作用。
社论分别从军事、政治和群众工作三个方面分析指出了徂徕山失守要吸取的教训。最重要的是第三点,即对群众工作的忽视。因为没有减租减息发动基本群众,没有把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共产党和八路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也就使群众没有与党和八路军“同生死共患难共耻辱的决心”。
社论刊发后,中共山东分局向全根据地发出通知,要求各级党委认真学习社论,对照社论检查布置自己的工作,还要求各级党委把社论念给群众听,同群众一起讨论,提高认识,制定对策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是中共山东分局首次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描述为“同生死共患难共耻辱”,社论从一个反面教训提出了党的工作的根本路径——根据地建设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,要达到“同生死共患难共耻辱”的地步。今天来看,这篇社论在沂蒙精神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,具有重要意义。
(于岸青股票知识配资论坛,大众日报高级记者,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馆长)
胜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